发布时间:2015-04-28 浏览次数:578
2014年,中国丝绸制成品出口下降55.6%,丝绸服装出口下降71.4%。今年3月13日,据香港丝绸交易会国际丝绸研讨会披露,印度、土耳其的丝绸制成品出口首次超过中国。面对中国丝绸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市场走势,杭州作为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的丝绸产品原产地,现在又具有设计超前与制造精良的先发 优势,如何把握“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突破转型瓶颈、创新发展?作者对此做了深入调查和思考并提出了建议,此文值得业界一读。
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以来,“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联通国际、重构世界格局的代名词,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促进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与和平之旅的第二个春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今年参加全国人大的提案是“丝绸之路不能让丝绸缺位”,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丝绸人的心声,中国丝绸产业能否站在“一带一路”的“风口”,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呢?这是政府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点。
丝绸产业的地位和现状以及新机遇
在中国社会全面改革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和经济承受下行压力阶段,中国的丝绸产业也正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遭遇到比其他实体经济更多的困难。丝绸首先是传统产业,既属劳动密集型又属资金密集型;丝绸虽然也在努力转型升级为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设计中更多地渗入文化元素、时尚元素,但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和融资成本高企已使丝绸生产企业难以为继。很多外向型丝绸企业从制造产品转型为创立品牌,从外销转为内销,这一过程也极为痛苦。一方面,投入巨资打造 品牌不会立竿见影;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沦陷。2014年,中国丝绸制成品出口下降55.6%,丝绸服装出口下降71.4%。今年3月13日,据香 港丝绸交易会国际丝绸研讨会披露,印度、土耳其的丝绸制成品出口首次超过中国。这无疑给立志将丝绸大国建设成丝绸强国的中国丝绸人平添了几分刺痛和警觉。
由于杭州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的丝绸产品原产地,现在又具有设计超前与制造精良的先发优势,大量国际品牌都要到杭州丝绸企业选样下单,杭州丝绸企业自有品牌建设也已风生水起,杭州丝绸的年贸易额曾占全国的25%,占全球的20%,杭州已成为国际国内丝绸贸易集散地,成为“新丝路”上名副其实的丝绸产品第一大口岸,成为世界丝绸产业中最璀璨的明珠。但据了解,杭州丝绸2014年销售增长也显乏力,各种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都反映了销售下滑趋势,在中小丝绸企业中,困难局面更为严峻。面对中国丝绸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市场走势,杭州丝绸如何把握“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突破转型瓶颈,持续健康发展,已引起丝绸业界同仁的深层思考,当然也必然会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浙江省政府、浙江省经信委都已专题研究振兴浙江丝绸的措施,杭州市政府、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经信委也在密集调研杭州丝绸产业国际化、时尚化的途径。“丝绸之路更不能让杭州丝绸缺位”,“一带一路”理应成为杭州丝绸更大的战略机遇。
做大做强杭州丝绸产业的四个着力点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提几点建议,供政府和业界参考。
稳增长调结构,既谋势又做活。增长是衡量产业健康与否的核心指标。杭州丝绸在持续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2014年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向欠发达地区迁徙”似乎已成为世界丝绸产业的一个规律,杭州丝绸必须打破这一规律。“稳增长调结构,既谋势又做活”,李克强总理的形象比喻,也给杭州丝 绸产业指明了方向。
杭州丝绸的产业结构基本是几大龙头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凯喜雅、万事利、达利、金富春这些龙头企业表现为强者恒强,在文化创意、智慧工业、多元化发展等方面都有转型升级的上佳亮点,当下稳增长的重点应该是保持中小企业的增长。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统揽产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行业经济数据,帮助解决中小型丝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货款拖欠问题,引导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用降低成本和万众创新顶住下行压力,促进全产业销售增长才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要打破“向欠发达地区迁徙”这一丝绸产业发展惯例,政府与行业协会要通过制定政策、调整结构,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和跨界合作,做大局、谋大势,可以集聚国内其他地区的丝绸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为杭州丝绸所用。由于杭州城市的快速发展,已使丝绸产业链的前端大为削弱。而中西部地区为了借“一带一路”之机发展丝绸产业,又急迫地希望引入东部沿海地区的丝绸名企、名牌、名人,在招商引资中也会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投资参股合作,到中西部地区设点布局,建设优质茧丝基地,利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在“新丝路”上建立桥头堡和战略要地,正有利于杭州丝绸固本强体和长远发展。而联合重组也确实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快车道,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先做活,再联合,大才有出路,强才有奔头。
推动国际合作,建成“四个中心”。杭州丝绸已经连续十几年研究发布中国丝绸流行趋势,这一研发一直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丝绸协会和国际研发团队、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和在杭的龙头丝绸企业进行合作,是在国际丝绸界持续时间最长的流行趋势研发,在丝绸业界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影响,也为建成国际丝绸产业的研发中心奠定了基础。
杭州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国际丝绸论坛,每届论坛都是一次世界丝绸产业的盛会,高朋满座,灼见纷呈,这也是世界丝绸产业界规模最大、主题最鲜明的同行交流,促进了了解和互信,也促进了世界丝绸产业的互动发展。杭州实际上已成为世界丝绸产业界的交流中心。
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也已在杭州连续举办十五届,这是中国商务部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球规模最大的丝绸专业展会。展会已有效打造了杭州作为世界丝绸贸易中心的氛围,形成了“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杭州”的共识。
多年举办的中国丝绸流行趋势研究发布、中国国际丝绸论坛、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是杭州丝绸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杭州丝绸走向国际化,启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就是要推进杭州丝绸的品牌国际化建设。商务部在《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丝绸品牌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进行境外投资合作、品牌收购、营销网络建设。近年,万事利集团打出收购法国百年丝企和招募国际奢侈品牌负责人的组合拳,杭州一些丝绸企业也已开始去国际大都市开设专卖店。在意大利和法国,有很多丝绸企业或丝绸品牌正艰难维持,期望中国丝绸企业去合作去收购。杭州市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顺势而为,积极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争取在一两年内达成与多个法国、意大利丝绸名企的合资合作项目,包括与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顶级丝绸品牌合资合作,发挥杭州丝绸成为国际品牌的集群效应,把杭州建成国际丝绸产业的品牌中心,使杭州丝绸在世界丝绸产业中从量的优势转化成质 的优势、品牌的优势,加快杭州丝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收获硕果。
拓展空中丝路,打造网上名馆。杭州丝绸要想继续在丝绸销售中独占鳌头,就必须给自己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会上也多次提及“互联网+”的风口,从中可以看到,经济下行时传统产业在调整与转型,而新型互联网经济仍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国务院日前已经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是“丝绸之府”,而且杭州还是IT产业云集之地,电子商务平台及大数据技术发展,可以为杭州丝绸更好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如何利用杭州强大的互联网,应该成为杭州织新的丝绸、走新的丝路的切入点。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紧紧抓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一绝佳时机,统筹建立“杭州丝绸名品馆”。杭州丝绸虽已开始网络销售,但仅有企业开设的网店还远远不够,外地人常常抱怨,不知道到哪儿买真正的杭州丝绸,如果我们能努力打造一个令天下网购者放心的、物有所值的杭州丝绸电商平台,就一定可以创造更多需求。所以政府应该下决心,出重拳,利用现有的丝绸网络平台,搭建一个既面向全国、又面向全球的,由政府授权使用“杭州丝绸地理标志”的有质量、价格监督保证的“杭州丝绸名品馆”,真正让杭州丝绸在“互联网+”的风口飞起来。
强化行业管理,凝聚社会合力。杭州丝绸已建成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行业地位,这是在政府精心谋划指导、制定政策扶持,行业协会努力建言献策、引导协调推动,学研机构积极参与、鼎力相助,新闻媒体营造氛围、传播推广,企业自身奋发图强、克难攻坚的合力下形成的,这一行业地位实在是来之不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晶。杭州丝绸现在虽然对城市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已非举足轻重,但丝绸却依然是杭州的金名片,丝绸之于杭州的历史渊源、文化沉淀和人文情怀也许是其他任何产业任何产品都无法替代的。所以政府一定要用特殊的感情、別样的视角看待丝绸、关爱丝绸、扶持丝绸。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对丝绸的行业管理应该加强而不能弱化,对丝绸的扶持资金应该增加而不要减少。行业协会也需要增加力量,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面更多更具体地指导,引领企业内联外合、转型升级,协助政府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一些实际困难。学研机构、新闻媒体也是杭州丝绸健康发展的同盟军,在杭州丝绸遭遇暂时困难,增长受阻时更需要各种社会资源 的营养浇灌。杭州丝绸业已形成的社会合力要继续凝聚在一起,这也是杭州丝绸有幸优于其他城市丝绸产业的竞争优势。如此,杭州丝绸就一定不会缺位于“一带一 路”,杭州丝绸也一定可以保持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