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29 浏览次数:689
丝绸业流行一句话:“中国坯绸、意大利技术、法国产品”。中国每年要为全球贡献七成生丝产量,却与意大利、法国企业所获利润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
记者日前从省商务厅获悉,商务部主办的全国茧丝绸工作会将于8月在南充召开,13家沿海知名丝绸加工企业的代表,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谋划重夺中国丝绸市场话语权。
丝价飞涨助推产业转移
南充市招商局人士分析发现,沿海丝绸加工业正加速向内地转移。导火线便是今年以来的丝价飞涨。
丝价从去年最低的18万元一吨,上涨到30万元/吨左右。今年上半年就涨了75%。生产成本攀升,国内众多缫丝厂、织造厂、蚕丝制品厂已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近日,记者在成都丝绸城采访发现,这个成都最大的丝绸集散地如今门可罗雀。女士精品丝绸店的老板叶敏霞满脸愁容地说,丝价飞涨将成都市场的丝制品价格推高了2到3成左右。一种素绉缎睡裙,去年一天能卖两三条,今年涨价后几天都卖不了一条。去年她的铺面挣了5万元,今年还未盈利。
对于茧农、缫丝企业来说,丝价每吨23万元是利润均衡点。沿海丝绸加工业加快向内地转移,就是为了靠近原材料产地,以降低生产成本。
经过前期接触,富安娜、梦洁、罗莱等13家来自深圳、浙江的知名家纺、服装和服饰企业将在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期间,集体落户南充,总投资近20亿元。南充是国内原材料重要供应地,在养蚕缫丝-加工-印染-绣花-服装-科研等方面已形成了完善产业链,当地不少企业还长期为沿海企业代工。
承接转移推动转型升级
目前,商务部正在制定措施,鼓励和支持丝绸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产业发展。
省商务厅表示,由于缺乏知名品牌,长期缺乏积极主动的品牌经营,四川丝绸远未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四川丝绸产业升级,比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从产业分工看,蚕茧产量占全国1/3的四川,每年将大量蚕丝和坯绸卖给江浙一带的加工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末端。
从行业走势看,丝绸业已从传统的面料、服装向服饰、家纺等领域快速挺进,真丝领带、围巾、蚕丝被、床上几件套等众多丝制高端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真正让消费者叫得出“四川造”品牌的却不多见。13家沿海企业转移,将为南充丝绸带来品牌、技术与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升级。
省商务厅透露,下一步我省将推动丝绸产业向服装、服饰等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延伸,积极承接丝绸服装服饰产业转移,进而提高全省丝绸行业的加工水平。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记者 曾小清 实习记者 刘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