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丝协:“十一五”中国丝绸业发展势头良好

发布时间:2011-03-17 浏览次数:593

    “十一五”时期,我国丝绸工业产值规模和销售规模均实现大幅增长,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辟国内市场,产销衔接持续好转,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发展平稳,势头良好。

 

  数字看点

 

  2010年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1959亿元,工业销售额1922亿元;2010年我国真丝商品出口32.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0.99%;2010年我国丝绸工业实现利润76.4亿元,比2009年增长59.52%;2006–2009年,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政策支持建设了106个蚕桑基地,共计新增桑园面积158万亩,年均新增蚕茧产量约200万担。

 

  “十一五”整体运行状况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1959亿元,工业销售额1922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62%和65.26%,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48%和10.53%。丝绸工业产值规模和销售规模较“十五”末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5–2010年丝绸工业总产值及销售规模变化情况

 

  主要产品产量略有下降

 

  2010年全国丝产量11.7万吨,比2009年下降2.7%;绸缎产量为7.67亿米,比2009年下降1.16%,但生丝和丝织物产量总体仍然稳定在“十一五”时期水平,由于世界主要丝绸生产国并未出现大的增长,我国蚕丝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

 

  产销情况持续好转

 

  2006年初茧丝价格暴涨暴跌,对我国丝绸产品销售造成了较大影响,但由于2007–2010年国内市场持续好转,加上生产规模有所下降,使得整个丝绸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得到稳步回升。

 

  2005–2010年丝绸工业产销率情况

 

  投资、内销、出口支撑行业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上升。2010年,丝绸工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4.29亿元,比2009年增长14.17%,比2005年增长164.61%,年均增长21.49%。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桑西移”工程等政策影响,近五年整个丝绸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内销比重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销市场消化茧丝量已达到30%左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我国茧丝绸行业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丝绸内销占比已由2005年前的不足20%逐渐提高到了目前的近30%。

 

  丝绸商品出口低位运行。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真丝商品出口32.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0.99%(其中蚕丝类产品出口19036吨,同比下降14.7%,出口金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77%,单价同比增长42.69%;真丝绸缎出口金额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8%,出口数量2.66亿米,同比增长1.53%,单价同比增长22.87%;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15亿美元,同比下降0.50%)比2005年下降14.78%,剔除价格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因素,相对于“十一五”末出口水平下降幅度仍然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五年来整个出口市场疲软,导致我国丝绸商品出口规模仍在低位徘徊,但我国丝类产品和制成品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和75%左右,仍然占据世界主导地位。可喜的是近年来,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罗斯及印尼等新兴市场丝绸需求呈逐年上升走势,特别是对巴基斯坦真丝绸商品出口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2010年对其出口金额达15141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19.76%,比2005年增长192.6%。

 

  2005–2010年真丝绸商品出口情况

 

  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10年我国丝绸工业实现利润76.4亿元,比2009年增长59.52%,比2005年的33.4亿元增长128.7%,年均增长18.0%。随着丝绸工业自动化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丝绸工业劳动生产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2010年,丝绸工业销售毛利率为9.68%,比2005年增长11.52%;利润率为3.80%,比2005年2.80%增长35.7%。丝绸行业利润率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成本涨幅较大,特别受国际市场不振影响,企业生产订单减少,普遍开工不足,导致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不高,加上三费支出长期居高不下严重挤压企业有限的利润空间,使得全行业利润率仍然维持在4%以下较低水平。

 

  2005–2010年丝绸工业利润情况

 

  行业区域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桑西移”工程的稳步推进,丝绸行业按照“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原则,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和区域结构,推进茧丝绸业的区域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实现原料生产基地、丝绸加工带与贸易中心的合理配置,形成了农工贸各环节、东中西各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种桑养蚕不断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一批“农工贸”一体化的丝绸龙头骨干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丝绸产业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推动我国茧丝绸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业基础得到夯实。2006—2009年,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政策支持建设了106个蚕桑基地,共计新增桑园面积158万亩,年均新增蚕茧产量约200万担,已经在我国西南、中部、东部、华南、东北等地区建立起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优质蚕桑产业带,中西部地区已逐步跃升成为我国蚕桑重要主产区。据统计,我国中西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及丝产量近年来都有大幅增加。丝绸行业推动“东桑西移”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东丝西丝绸行业推动“东桑西移”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东丝西移”。

 

  “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前(2003—2005)、后(2006—2008)中西部与东部生产情况对比表

 

  桑园面积(万亩、蚕茧产量(吨)、生丝产量(吨)

 

  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

 

  中西部810 941+16.2 306784 439387+43.2 36017 57400+59.4

 

  东部356 388+8.9 247444 295548+19.4 74246 77593+4.5

 

  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通过支持鼓励企业“农工贸”并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培育和扶持了一批集蚕茧生产、收烘、缫丝、织绸加工一体化的茧丝生产龙头企业,大大加快了企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发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产业转型升级效应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茧丝绸产业集群。

 

  蚕茧供应前高后低,茧丝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2010年全国蚕茧产量64.91万吨,比2009年增长9.84%,比2005年增长5.36%,但比2008年历史最高水平78.47万吨下降达17.28%,“十一五”期间全国蚕茧供应总体呈现前高后低。

 

  2005—2010年全国蚕茧产量情况

 

  特别指出的是2009—2010年,受各国经济政策刺激影响,丝绸出口市场逐步企稳回升,国外客商补库需求增加,原料供应偏紧,加上农产品价格飙涨带动,进而出现了茧丝价格大幅上涨,到2010年12月生丝和干茧价格分别再创40.17万元/吨、12.45万元/吨(嘉兴期货市场)的历史新高,较2008年最低价格分别上涨173.3%和170.7%。

 

  2005年1月—2010年12月3A级生丝价格走势情况

 

  总的来看,在“十一五”时期,我国茧丝绸行业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同时面对国家宏观紧缩政策、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辟国内市场,促进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从“十一五”最后两年丝绸行业运行情况看,行业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但目前仍处于调整恢复期。

 

  影响行业运行的因素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市场继续好转,这都将有利于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回升,从而拉动我国丝绸商品出口增长,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消费市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众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对长期依赖于国际市场的我国丝绸行业出口势必造成影响;不断更新的贸易壁垒与加剧的贸易纷争等也将成为丝绸工业品出口的绊脚石。

 

  国内形势喜中有忧

 

  2011年,总体形势有利于茧丝绸行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各种要素成本进入上升期,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和风险明显加大;人民币升值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为应对内外市场不稳定情况,以外销为主的某些加工制造企业长期面临“开工”与“不开工”的两难选择,致使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行,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原料价格向下游产业传导难度加大。在出口市场依然低迷,长时间集聚的价格调整风险尚未得到合理释放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依然存在。

 

  发展预测

 

  2011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行业运营环境将好于2010年,但由于茧丝绸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国际市场出口短时间内出现全面回升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加上国内生产受各种要素成本上涨制约,预计丝绸工业生产和出口将继续呈现缓慢回升走势,由于2010年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盈利较大,目前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不排除从高位逐渐回落的可能,企业经营风险和难度更大,利润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预计2011年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3亿元,同比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2315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持平或有所下降;生丝产量和丝织品产量同比增长10%左右,分别达到12.9万吨、8.5亿米;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十一五”时期,我国丝绸工业产值规模和销售规模均实现大幅增长,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辟国内市场,产销衔接持续好转,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发展平稳,势头良好。

 

  数字看点

 

  2010年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1959亿元,工业销售额1922亿元;2010年我国真丝商品出口32.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0.99%;2010年我国丝绸工业实现利润76.4亿元,比2009年增长59.52%;2006–2009年,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政策支持建设了106个蚕桑基地,共计新增桑园面积158万亩,年均新增蚕茧产量约200万担。

 

  “十一五”整体运行状况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1959亿元,工业销售额1922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64.62%和65.26%,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48%和10.53%。丝绸工业产值规模和销售规模较“十五”末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5–2010年丝绸工业总产值及销售规模变化情况

 

  主要产品产量略有下降

 

  2010年全国丝产量11.7万吨,比2009年下降2.7%;绸缎产量为7.67亿米,比2009年下降1.16%,但生丝和丝织物产量总体仍然稳定在“十一五”时期水平,由于世界主要丝绸生产国并未出现大的增长,我国蚕丝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

 

  产销情况持续好转

 

  2006年初茧丝价格暴涨暴跌,对我国丝绸产品销售造成了较大影响,但由于2007–2010年国内市场持续好转,加上生产规模有所下降,使得整个丝绸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得到稳步回升。

 

  2005–2010年丝绸工业产销率情况

 

  投资、内销、出口支撑行业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上升。2010年,丝绸工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4.29亿元,比2009年增长14.17%,比2005年增长164.61%,年均增长21.49%。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桑西移”工程等政策影响,近五年整个丝绸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内销比重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销市场消化茧丝量已达到30%左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我国茧丝绸行业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丝绸内销占比已由2005年前的不足20%逐渐提高到了目前的近30%。

 

  丝绸商品出口低位运行。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真丝商品出口32.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0.99%(其中蚕丝类产品出口19036吨,同比下降14.7%,出口金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77%,单价同比增长42.69%;真丝绸缎出口金额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8%,出口数量2.66亿米,同比增长1.53%,单价同比增长22.87%;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15亿美元,同比下降0.50%)比2005年下降14.78%,剔除价格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因素,相对于“十一五”末出口水平下降幅度仍然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五年来整个出口市场疲软,导致我国丝绸商品出口规模仍在低位徘徊,但我国丝类产品和制成品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和75%左右,仍然占据世界主导地位。可喜的是近年来,巴基斯坦、土耳其、俄罗斯及印尼等新兴市场丝绸需求呈逐年上升走势,特别是对巴基斯坦真丝绸商品出口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2010年对其出口金额达15141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19.76%,比2005年增长192.6%。

 

  2005–2010年真丝绸商品出口情况

 

  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2010年我国丝绸工业实现利润76.4亿元,比2009年增长59.52%,比2005年的33.4亿元增长128.7%,年均增长18.0%。随着丝绸工业自动化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丝绸工业劳动生产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2010年,丝绸工业销售毛利率为9.68%,比2005年增长11.52%;利润率为3.80%,比2005年2.80%增长35.7%。丝绸行业利润率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成本涨幅较大,特别受国际市场不振影响,企业生产订单减少,普遍开工不足,导致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不高,加上三费支出长期居高不下严重挤压企业有限的利润空间,使得全行业利润率仍然维持在4%以下较低水平。

 

  2005–2010年丝绸工业利润情况

 

  行业区域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东桑西移”工程的稳步推进,丝绸行业按照“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发展”的原则,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和区域结构,推进茧丝绸业的区域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实现原料生产基地、丝绸加工带与贸易中心的合理配置,形成了农工贸各环节、东中西各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种桑养蚕不断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一批“农工贸”一体化的丝绸龙头骨干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丝绸产业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推动我国茧丝绸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业基础得到夯实。2006—2009年,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政策支持建设了106个蚕桑基地,共计新增桑园面积158万亩,年均新增蚕茧产量约200万担,已经在我国西南、中部、东部、华南、东北等地区建立起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优质蚕桑产业带,中西部地区已逐步跃升成为我国蚕桑重要主产区。据统计,我国中西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及丝产量近年来都有大幅增加。丝绸行业推动“东桑西移”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东丝西丝绸行业推动“东桑西移”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东丝西移”。

 

  “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前(2003—2005)、后(2006—2008)中西部与东部生产情况对比表

 

  桑园面积(万亩、蚕茧产量(吨)、生丝产量(吨)

 

  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

 

  中西部810 941+16.2 306784 439387+43.2 36017 57400+59.4

 

  东部356 388+8.9 247444 295548+19.4 74246 77593+4.5

 

  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通过支持鼓励企业“农工贸”并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培育和扶持了一批集蚕茧生产、收烘、缫丝、织绸加工一体化的茧丝生产龙头企业,大大加快了企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发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产业转型升级效应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茧丝绸产业集群。

 

  蚕茧供应前高后低,茧丝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2010年全国蚕茧产量64.91万吨,比2009年增长9.84%,比2005年增长5.36%,但比2008年历史最高水平78.47万吨下降达17.28%,“十一五”期间全国蚕茧供应总体呈现前高后低。

 

  2005—2010年全国蚕茧产量情况

 

  特别指出的是2009—2010年,受各国经济政策刺激影响,丝绸出口市场逐步企稳回升,国外客商补库需求增加,原料供应偏紧,加上农产品价格飙涨带动,进而出现了茧丝价格大幅上涨,到2010年12月生丝和干茧价格分别再创40.17万元/吨、12.45万元/吨(嘉兴期货市场)的历史新高,较2008年最低价格分别上涨173.3%和170.7%。

 

  2005年1月—2010年12月3A级生丝价格走势情况

 

  总的来看,在“十一五”时期,我国茧丝绸行业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同时面对国家宏观紧缩政策、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辟国内市场,促进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从“十一五”最后两年丝绸行业运行情况看,行业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但目前仍处于调整恢复期。

 

  影响行业运行的因素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市场继续好转,这都将有利于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回升,从而拉动我国丝绸商品出口增长,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消费市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众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对长期依赖于国际市场的我国丝绸行业出口势必造成影响;不断更新的贸易壁垒与加剧的贸易纷争等也将成为丝绸工业品出口的绊脚石。

 

  国内形势喜中有忧

 

  2011年,总体形势有利于茧丝绸行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各种要素成本进入上升期,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和风险明显加大;人民币升值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为应对内外市场不稳定情况,以外销为主的某些加工制造企业长期面临“开工”与“不开工”的两难选择,致使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行,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原料价格向下游产业传导难度加大。在出口市场依然低迷,长时间集聚的价格调整风险尚未得到合理释放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依然存在。

 

  发展预测

 

  2011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行业运营环境将好于2010年,但由于茧丝绸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国际市场出口短时间内出现全面回升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加上国内生产受各种要素成本上涨制约,预计丝绸工业生产和出口将继续呈现缓慢回升走势,由于2010年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盈利较大,目前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不排除从高位逐渐回落的可能,企业经营风险和难度更大,利润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预计2011年规模以上丝绸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3亿元,同比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2315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持平或有所下降;生丝产量和丝织品产量同比增长10%左右,分别达到12.9万吨、8.5亿米;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